你的孩子能夠成為TA自己嗎?
信息來源:清豐縣第一實驗小學 ‖ 發(fā)稿作者:管理員
‖ 發(fā)布時間:2017年03月20日 ‖ 查看1881次
我們允許孩子成為他自己嗎? 這么問的時候,很多父母想都不想, 張口而出,當然了, 我就是讓孩子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。
可事實上呢? 我們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嗎? 我們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情緒嗎? 我們允許孩子自己做選擇、做決定嗎?
檢驗的時刻到了, 你是否真的做到“傾聽”、“尊重”, “接納”甚至“支持”…… 教育如何讓孩子成為自己?
我是一個老師,我經(jīng)常要和孩子談話,也要和父母談話,偶爾也會跟老師談話。我常?吹胶⒆用媾R抉擇的時候,最常說的一句話是:“我不知道我自己要什么。”
他們在談自己的時候,常常讓我覺得,那個“自己”好遙遠,好像不是他們認識的人。我就在想,怎么會這樣?后來才發(fā)現(xiàn),我們的孩子在教養(yǎng)的過程中,不被允許成為他自己。
所以常常會問老師或父母,你們愿意讓孩子成為他們自己嗎? 而他們的回答都很肯定,“可以啊,我當然允許孩子成為自己呀。”
我接著會問,“他們可以有自己的意志嗎?他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(yè)嗎?當個工程師或者服務員,你們都不會干涉嗎?你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性取向嗎?他可以當一個異性戀,也可以當一個同性戀,也可以是一個跨性人。你允許嗎?你允許孩子自由地表達嗎?你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情緒,他可以認識自己的情緒嗎?”
當孩子生氣的時候,大人會安慰孩子:“你不要生氣,你再生氣爸爸就生氣咯! 當孩子難過的時候,大人會說:“不要難過了,別想那么多,沒事啦! 當我們這么說了的時候,他就不難過了嗎?
尤其男生,他的身體里面從小就被教育要剛毅,不能隨便流眼淚。那么孩子長大之后,難過的時候,他可以流淚嗎,他可以承認他是傷心的嗎,他真的認識他自己嗎?
比如說,我要來TED演講了,我跟老師說我害怕。我的老師會跟我說:“不要害怕,你把臺下的人當西瓜!庇袝r他們還會給我建議:“你要相信你自己,你一定可以的!
可這句話一說出來,我就離自己更遙遠了。我不能接受自己的害怕,那我怎樣相信自己呢?一個孩子從這么小長到大人,他跟他的情緒就失去了連接。他不認識自己了。
有一個媽媽問女兒中午吃什么,女兒跟往常一樣,回答:“隨便,都可以!眿寢屨f:“不要隨便,今天什么都可以吃,你來點,我都會滿足你!焙⒆勇牭竭@里非常開心,還認真地跟媽媽核對,“媽媽,什么都可以吃嗎?”媽媽說:“都可以,你說吧!焙⒆酉肓撕芫,媽媽開始催女兒,“叫你自己想了,你又想不到了,趕快!”
一只雞被裝在籠子里太久了的話,就算放出來,它也不會走路了。一個孩子常常被規(guī)定要這樣要那樣,有一天你給了他自由,他也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。
孩子又過了一會兒,小心地說,“我想吃鹽酥雞!眿寢屇樕妥兞耍骸皨寢尭阏f過多少次,鹽酥雞太油膩了,換一個別的!焙⒆与p手托腮,又想了很久才說:“我想吃布丁!边@次媽媽火氣來了:“布丁不能當正餐,中午要吃正餐的!”
這算是尊重孩子意見嗎?
有一次,我看到一個爸爸對孩子說:“你有什么想法,可以說啊?”可是當孩子說出了自己的選擇,父母又常會皺著眉頭問,“你真的要這樣做嗎?你想清楚了嗎?”
讓孩子說了以后,爸爸的回應卻讓孩子非常沮喪。孩子應該相信的是爸爸的表情,還是他的語言。如果孩子放棄了選擇,父母還會義正言辭地說:“我答應你啊,是你自己不要去的。我本來就很開明。”
哦,這是開明嗎?這是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意見嗎
一個從小就意見不被尊重的孩子,他長大之后,會是怎么樣呢?這樣的孩子,不能接觸自己真正的內心,打從內在就不能接納自己。
曾經(jīng)有一個媽媽帶著女兒向我求助,孩子已經(jīng)輟學了。她不愿意去上學,原因是她在學校里沒有朋友。
于是我問她,“你愿意跟自己做朋友嗎?如果有一個你站在這里,你愿意跟她做朋友嗎?”她聽到我這么奇怪的問題,想了一會兒說,“我不愿意!
“因為我覺得她很糟糕,她不是個好孩子。”
一個耶魯大學的教育心理學家說:一個人要有良好人際關系,他才有良好的學習能力。可是良好的人際關系根源在哪里?跟自己的關系。
在教養(yǎng)的過程中,我們讓孩子跟自己的關系變得很差勁,因為我們漠視了孩子內在真正的感覺,內在真正的想法,內在真正的需求。
我常常問,你最常跟孩子說的一句話是什么?問大人不準,問孩子最準,孩子往往會說:“快點!快點!功課做了沒!澡洗了沒!趕快去睡覺!”
孩子任何的事情,他提的一個想法,他提的一個情緒,他遇到的一個困擾,我們都應該真正傾聽,與孩子發(fā)生一種聯(lián)結性的互動。在這個聯(lián)結性的互動中,我們才能漸漸引導孩子,認識他自己。
那么孩子才能學會接納,學會愛自己。當他跟自己有了比較美好的關系,我想他跟世界的關系,也會好一點了。
< 完 >
|